为扩宽师生学术视野、提升科研建设能力、促进学术交流与传播、弘扬中国传统人生哲学,2024年6月4日早上9:30,马克思主义学院特邀西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永智在逸夫楼报告厅作题为“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基本精神”的学术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21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1班、23级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研究生参加学术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渊主持活动。
学术报告开始,张渊副院长对王永智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强调本次学术报告的重要性,从职务、职称、科研成果、代表作品等方面对王永智教授进行介绍。
王永智教授提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蕴育了独特的文化价值系统,形成了亘古烁今的中国人生哲学的基本精神。中华传统文化价值系统以儒家为主导而旁及道家、佛禅、法家、阴阳五行等各派,其核心是它们探讨阐述的人的理论及其人生哲学。王永智教授从四方面阐述了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基本精神。
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王永智教授认为“自强不息”即“刚健”,做事要有主动性、能动性,积极投身于自己的热爱与事业之中,要发扬“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生活态度;"厚德载物"指一个有道德的人,应当像大地那样宽广厚实,载育万物和生长万物。其一,做人之本在“厚德”,儒家倡行“君子”人格,道教强调“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佛教强调“慈悲为怀”;其二,要具有广博的爱心,乐善好施,要有道义感,见义勇为,要有道德操守、讲诚信,要正确处理义利关系,见利思义,要有承担责任与苦难的勇气;其三,要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促进个人和社会幸福。
二、人生的和合处世之道与生命共同体意识。王永智教授指出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建立起了系统的人与自然、与民族国家和与人类共同生存发展的“和合”处世之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三个“共同体意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向体意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种价值理念是对人类世界文明价值理念的贡献。首先,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种合天地万物规律而生存与发展的价值理念,奠基了中国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意识。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休戚与共,铸造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后,人类共同生存与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意识通过群体主义、和平主义、仁爱主义的道德理想及实践理性来推动。
三、以人为本、人的尊严和人的修养。王永智教授认为“以人为本”是中国古代人生哲学的基本精神之一,在极大程度上将现实人生作为关注的焦点和探讨的中心,赋予人以人应有的地位和尊严,并以此构成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未来意义。特别是以中国传统儒家为代表的“以人为本”思想。其一,人应积极入世,在现实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寻找生活的意义与幸福;其二,人应努力在群体中创建事功,实现“三不朽”,寻求永恒与不朽的人生意义;其三,在人类社会理想目标上追求“大同”社会的实现。
四、人的人之理想和生命超越。王永智教授提出中国传统人生哲学构筑了完整而现实的信仰体系,这一信仰体系同中国人的理想和信念相联系,同中国人的生命超越和向上向善的追求相联系,同中国人生命本真追求相联系。中国传统人生哲学强调在信仰的追求中超越自我,谋求有所创造和实现,追求“新”的理想境界。在《周易》中“新”是核心理念之一。首先,强调“日新”;其次,强调要“与时偕行”;第三,要谋求变化和发展。《周易》奠基的“新”的理念及儒家、道教、法家等为低表的中国文化的共同弘扬及实践,使创新成为中国传统道德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张渊副院长从三个方面出发再次感谢王永智教授的倾囊相授。一:解码了文化基因,王永智教授的报告让我们体会到文化的力量,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性。二:解释了万事因果,王永智教授的报告让我们认识到世界万物的联系,能够结合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思考因果问题。三:解答了人类疑惑,王永智教授的报告明确了优秀文化对生活、人生的意义,以及在信息化时代中如何面对“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