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用好用活地方红色资源,4月19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带领全校23级学生代表、学生党员及青马学社社员共120余人赴绥德革命纪念馆和郝家桥革命旧址开展校外实践教学,以“行走的思政课”传承红色基因,更好发挥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
走进绥德革命纪念馆,感受厚重雄宏的革命历史。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师生们认真聆听了对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会议的详细讲解,重温了中国共产党在绥德、榆林乃至西北地区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一件件革命文物、一幅幅历史照片触动着师生的心灵,让大家在鲜活的场景中真切感受到了李子洲、王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也体悟到了军民同心、鱼水情深的精神内核。师生们对“西北革命策源地“及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独特地位和价值有了更加深入了解,一致表示,要赓续红色血脉,始终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以实际行动践行“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来到郝家桥革命旧址,感悟“双模”村的划时代意义。郝家桥村是绥德地区最早开展农民运动、建立党的组织、进行革命斗争的村庄之一。1944年7月,郝家桥村被陕甘宁边区授予“农村楷模”荣誉称号;2021年2月被授予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同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莅临考察时深情嘱托:“让乡亲们过上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初心使命,共产党就要把这件事情干好,不断交上好答卷。”师生们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深入学习了郝家桥村在党的领导下脱贫攻坚、发展壮大的重要历程。大家纷纷表示,要牢记初心使命,传承奋斗精神,发扬求真务实、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以昂扬姿态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矢志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