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校际交流,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推动榆阳区中小学思政课程建设,榆阳区2025年中小学“一核双链三域四翼”思政课程建设研讨培训活动于4月17日在榆林市第七中学顺利举行,活动以法治经纬从心至行的成长图谱——基于核心素养的法治教育阶梯式建构为主题,由来自三所学校的四位老师进行了初中三个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法律方面内容的示范课展示。榆林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4级学科思政硕士研究生在葛莉珍老师带领下走进榆林市第七中学,参与此次观摩交流活动。

观摩课展示过程中,榆林市第七中学苗泽蓉老师带来的是七年级下册《法不可违》一课。课堂上,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引入,巧妙地引导学生思考法律的重要性以及违法行为的后果。在讲解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学生们踊跃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让大家深刻认识到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榆林市第五中学万绒绒老师讲授的是八年级下册《公平正义的守护》。万老师通过AI数字人创设多个贴近生活的议学情境,以实际事例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公平正义的内涵和意义。同时,通过小组合作书写行动承诺书等活动,将知识升华为价值认同,实现了从知到行的转化,培养了学生的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也让枝繁叶茂的公平正义之树扎根于心中。
榆林市一中分校万婷婷老师讲授的课程是九年级上册《夯实法治基础》。她以守护平凡英雄,筑牢法治基石为核心议题,创设议题情境,展开议题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现象,探究社会热点,加深学生对法治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理解如何建设法治中国的具体途径,培养其政治认同和法治意识等核心素养,促进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榆林市第七中学孙田雨老师带来了一节别开生面的主题活动课:《小公民,大法治》。孙老师选取芹菜市场并结合案例作为教学切入点,通过创设探究式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刨析行政执法制度完善构建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法治意识中蕴涵的为民情怀,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以及建设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进而依托学生主题活动为平台,通过多元形式,将课堂认知转化为社会实践指导,实现从微观个体到宏观社会的价值观传递。
在整个观摩课过程中,榆林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4级学科教学思政硕士专业的学生们认真聆听、记录,与身边同学交流讨论。他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观摩交流活动,不仅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还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对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次研讨培训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24级硕士研究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也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