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上午,校党委与党史党建学院领导班子集体谈话会在行政楼四楼会议室召开。党委书记张新柱出席会议并讲话,党委副书记闫龙主持会议。组织部、宣传部、教师工作部、教务处、研究生院、科研处等部门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与历史文化学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以及绥德师范学院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组织部部长宣读了《关于成立榆林学院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和党史党建学院领导班子任命决定》的文件。党史党建学院院长刘小红、副院长郝万喜、马少甫、王天强分别作了表态发言。
张新柱指出,成立党史党建学院意义重大:一是服务国家战略的需要。党史党建学作为一级学科,肩负着深化党的理论研究、服务治国理政实践的重要使命。榆林学院立足陕北独特区位,成立党史党建学院,能够为国家构建党史党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学科建设的现实需要。根据学校学科建设规划,成立该学院有助于着力建强建优建专党史党建学科,将其打造为全校品牌学科、优势学科。三是赓续红色血脉的政治需要。榆林学院(绥德师范)拥有百年办学历史,被誉为“西北革命策源地”“革命英才的摇篮”,红色基因与革命传统是其办学育人的鲜明底色。成立党史党建学院,能够系统梳理绥德师范的红色脉络,传承“奋斗”精神,筑牢师生理想信念根基。

就创新型办好党史党建学院,张新柱提出四点要求:一要建强一个学科。整合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与历史文化学院、绥德师范学院的优势,融合校内优质学科资源,举全校之力建强党史党建学科;二要夯实一个基础。聚焦西北党史、绥德师范校史资料与文献的挖掘、整理和研究,产出高质量、代表性成果;三要明确一个定位。既是学院,承载着着力培养胸怀天下、堪当重任的高素质人才,又是研究院,承担着高层次学科研究平台与基地的智库作用,发挥好政治属性和学术属性。四要汇聚一种力量。组建专业团队,明确研究方向,引育相关专业年轻博士,聘请领域内银龄专家教授,打造强有力的师资与研究队伍。班子成员需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攻坚克难,勇于担当,做好研究、管理、服务工作。学校党委和行政高度重视党史党建学院的建设,各部门、各学院要提高站位,顾全大局,着眼于未来,要全力配合、大力支持,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党史党建学院建设和发展。
榆林学院成立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属非实体学院,主要挂靠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目的是发挥学校在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领域的优势特色,进一步整合学科专业资源,打造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的高水平学术平台和新型高端智库,这不仅彰显了学校加强党史党建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坚定决心,更是新时代服务国家及区域党史党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战略的积极响应。党史党建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国家需求,结合地方特色,充分利用独特的政治优势和丰富的党史党建资源,明确并打造独特的研究方向,聚焦“西北革命策源地”和“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整合调动高素质专业化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队伍力量,持续推进党史党建理论研究阐释体系化、学理化,为新时代党建理论创新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注入鲜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