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1日,“人工智能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讨会暨第四届陕西省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会年会在榆林学院成功举办。会议由陕西省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会主办、榆林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来自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延安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学术盛会。开幕式由榆林学院教育学院院长白炜主持,榆林学院副校长张晓出席并致欢迎辞,陕西省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会会长、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马文保发表致辞,强调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大会主旨报告环节由曹勇教授主持,常改香教授等8位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对话、智能技术的社会伦理反思、中国式现代化与哲学创新等议题作了精彩报告。会议还设置了三个分会场进行深入研讨,与会学者就人工智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榆林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积极参与交流,展现出良好的学术素养。其中榆林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胡会、叶展望、柏梦蝶荣获论文一等奖,郑振莉等获得二等奖,齐家欢、胡玉婷、张成兰获得三等奖。在研讨环节,胡会同学针对技术赋能思政课的双重效应,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提出三维框架:教师转型为"价值引导者+技术协调者",AI升级为育人助手,虚实融合构建教学闭环;柏梦蝶同学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阐释了人工智能的内涵及其哲学本质,系统分析了人权伦理、责任伦理和环境伦理三大风险,并提出完善伦理准则、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等应对策略;叶展望同学则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出发,剖析了人工智能在技术异化、算法偏见等方面的发展困境,提出强化实践导向、重塑主体地位等创新对策。这些研究成果充分展示了学院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的学术实力。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对榆林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具有重要意义。获奖师生的优异表现既是对学院教学科研水平的肯定,也将激励更多师生投身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继续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加强学科建设,为培养高素质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