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文物局、教育部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公布2024年度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介项目名单的通知》,陕西共有3项目获批,其中,我校作为建设单位,联合绥德革命纪念馆报送的“‘西北革命策源地’红色故事系列思政课程”荣获2024年度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介精品项目,是陕西唯一高校牵头获批项目。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工作和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国家文物局、教育部联合开展2024年度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广工作。经中央有关单位、部属高等学校和省级文物、教育部门初核推荐、专家核审,最终确定10个示范项目、100个精品项目名单。
近年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校党政领导下,围绕“西北革命策源地”特色学科建设,深入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抓牢小课堂,抓实大思政,抓好一体化,创建了具有立德树人实效性的大思政育人体系。
一是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坚守育人初心,创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实施“五乐育人”工程,着力培养有大用、有情怀、有情趣的时代青年。《百年筑基、奋斗铸魂、协同赋能:“五乐”育人的体系构建与实践》荣获2023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基于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铸魂育人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构建》《“读书报国”理念在培养扎根塞北人才中的百年传承与实践》分别荣获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
二是为守护好西北革命策源地这个根脉,成立西北革命策源地研究中心,聚力西北革命策源地生成、历史经验研究,挖掘好这座红色历史金矿,用好红色资源,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近年来,学校围绕“西北革命策源地”深入研究,马院获批2项立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教育部社科基金,2项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0余项省级项目;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人文社科奖2项;出版《中国共产党榆林历史(第2卷)》《曙光就在前方:1947年至1948年榆林红色记忆》《榆林统战史话》《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研究(1919-1949)》等学术专著20余部。
三是厚植好大学精神这个根魂。围绕“西北革命策源地”特色学科建设,进行教研一体化长期探索,创建了高质量内涵式分众化“大思政课”现场教学模式,把西北革命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书写的无私无畏红色故事转化为鲜活的红色教育资源,培养青年大学生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担当使命、求实创新、爱国奋斗精神。同时统筹革命纪念馆及地方党史专家、社科理论专家、各行业先进模范等走进思政课堂,聘请获得“人民医护工作者”国家荣誉称号的路生梅等16名劳模为“榆林学院校外辅导员”,实现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专家授课与劳模示范、历史体验与现实关照的相统一。进一步推动榆林学院校史与陕北革命文物研究的联动,开发革命文化现场教学课程,以革命文物拓展思政课格局。
本次申报的“‘西北革命策源地’红色故事系列思政课程”精品项目获批,是学校立足榆林自然资源禀赋和人文社会资源血脉,坚守“扎根榆林、研究榆林、服务榆林、贡献榆林”理念,联动地方,实现校地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成功实践。绥德革命纪念馆浓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陕北人民砥砺前行的革命历程。革命文物中凝聚着在艰苦岁月中淬炼锻造出的陕北马克思主义先驱们的政治坚强和历史毅力,蕴含着不怕牺牲、无私无畏、艰苦奋斗的西北革命精神。绥德革命纪念馆和我校校史馆将不断深化互动合作,用革命文物讲活“西北革命策源地”故事,以革命文化构筑“大思政课”力量根基。
学校将以此次项目入选为契机,把榆林学院红色校史与西北革命精神结合起来,围绕革命文物,通过挖掘、整合和凝练,开发一系列现场教学课程与资源,利用革命纪念馆开展现场教学、实践研修,将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统一起来。善用社会大课堂,将场馆-学校-社会协同起来,加强校地合作,打通学校和地方、课堂和社会协同推进的渠道。以绥德革命纪念馆为依托,加强对榆林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宣传。秉承“天下马院是一家”的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与国内高校的联动,努力打造具有影响力校校联学共建品牌,形成引领示范作用。建立绥德革命纪念馆思政课实践基地,实现高校校史资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让西北革命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产生更广泛的育人效果,形成良好的辐射和示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