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年研究生招生考试预告

2023年09月14日 19:39  阅读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2017年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的基础上成立,统一管理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相关管理等工作的二级学院。学院与中国李大钊研究会、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签署合作共建协议,是学校确定的重点学院、重点学科、重点课程建设单位,2022年8月,学院成功入选陕西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育单位。

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51人,其中教授9人,博士11人,副教授28人。其中陕西省教学名师1人,榆林学院教学名师3人,榆林市社科理论名家3人,“榆溪学者”1人,陕西省思政课教学能手5人,已逐步形成一支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学科研队伍。

机构设置:学院机构设置健全,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9本)》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设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七个教研室。

学科建设:获批教育硕士(思政学科教学)点,积极创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点,与延安大学、陕西理工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立足榆林红色资源,逐步形成以“绥德师范红色校史”、“中共中央转战陕北”、“陕北革命史”研究为特色的特色学科方向,被学科确定为“十四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优势特色学科,力争建成特色鲜明高水平的省级一流学科。

本科教学: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获批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着力培养面向基层、红专并进、理实交融、富有奋斗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的教师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本硕一体化培养。同时承担全校本专科生和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学成果突出,《基于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铸魂育人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构建》荣获2019年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主持完成省级重点教改项目3项;省级精品课程1项,校级精品课程2项;由中共中央出版社出版校本思政课教材《曙光就在前方:1947-1948榆林红色记忆》1部,建成线上课程2门成功上线。

科学研究:近年来,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省部级以上社科研究项目5项,厅局级以上社科项目30多项,横向项目20多项,近三年科研经费累计500余万元。荣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省级人文社科奖2项,省级思政研究成果奖2项。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陕西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主流媒体和学术报刊理论版发表学术论文15篇;公开编著出版《中国共产党榆林历史》(二卷本)、《榆林统战史话》、《榆林宗教志》等著作20多部。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绥德师范与陕北党组织创建”、“陕北(榆林)红色文化传承与应用”等高端学术会议。

学术机构:学院下设“陕北革命研究院”“榆林廉政研究中心”、“榆林延安精神研究中心”、“榆林学院红色文化传承与应用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加强与地方合作,开展理论宣讲、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

学院近年来举办“重走转战路”全国思政教师联合研修,先后有北京大学、西安交大、中北大学、青岛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四川文理学院、广西民族大学、重庆科技学院、西安邮电大学、青海大学、昭通学院、上海商学院等全国40多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近千名思政课教师参加了这一实践研修,指导“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社”,开展“打造理论学习型红色社团,培养读经立德育人平台”校园文化活动,多次荣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优秀成果。


2024年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专业学位)

类别

领域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及代码

联系人

教育(0451

学科教学

(思政)

045102

不区分方向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4 英语二

620 教育综合(自命题)

860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自命题)

老师

18191506090



2024年榆林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考试科目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620              考试科目名称:教育综合自命题)

一、考试要求

掌握教育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二、考试内容

(一)教育学部分

1.教育学概述。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2.教育的概念及本质。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发展阶段;古代教育及现代教育的特点。

3.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影响人身心发展因素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教育在人发展中主导作用的体现。

4.教育与社会发展。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及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教育的社会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5.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6.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学制的类型;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历史演变;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我国学制的改革趋势。

7.课程。课程、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的概念;学科中心课程论、经验中心课程理论、社会中心课程论;课程设计;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8.教学。教学的概念、意义、任务;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的基本要求;教学评价的概念;教学评价的种类。

9.德育。德育的概念;德育的任务及内容;德育的原则;德育的途径及方法。

10.班主任工作。班主任素质要求;班集体的概念;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11.教师。教师劳动特点;教师的素养;教师的培养和提高。

(二)中国教育史部分

1.西周教育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学在官府”;大学与小学;国学与乡学;“六艺”。

2.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齐国的稷下学宫;孔子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孟轲的教育思想;荀子的教育思想;《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3.儒学独尊与读经入仕教育模式的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以养士;实行察举,任贤使能;汉代的学校教育制度;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4.隋唐学校教育体系的完备。中央政府教育管理机构的确立;学校教育制度的特点;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科举制度与学校的关系;科举制度的影响;颜之推的教育思想;韩愈的教育思想。

5.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宋元明清的文教政策;科举制度的演变及其对学校的制约;书院的发展;朱熹的教育思想。

6.私塾与蒙学教材。私塾的发展、种类和教育特点;蒙学教材的发展、种类和特点。

7.中国教育的近代转折。洋务教育的创立和发展;“中体西用”思想的历史作用和局限。

8.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清末教育新政与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

9.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蔡元培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教育思潮和教育运动。

10.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探索。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晏阳初的乡村教育实验;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建设;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陈鹤琴的“活教育”探索。

(三)外国教育史部分

1.古希腊教育。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苏格拉底的教育活动与思想;柏拉图的教育活动与思想: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活动与思想。

2.古罗马的教育思想。西塞罗的教育思想;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3.西欧中世纪教育。世俗教育;拜占庭和阿拉伯教育的历史影响。

4.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影响和贡献。

5.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发展。英国教育的发展;法国教育的发展;德国教育的发展;俄国及苏联教育的发展;美国教育的发展;日本教育的发展。

6.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洛克的教育思想;卢梭的教育思想;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杜威的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

(四)教育心理学部分

1.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任务,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2.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及其规律;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皮亚杰、维果斯基的主要观点;埃里克森和柯尔伯格的理论与教育含义;社会性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与教育。

3.学习及其理论。学习的实质与分类;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知派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4.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实质、分类及作用、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5.知识的学习。知识及知识获得的机制、知识的理解、错误概念的转变以及知识的整合与应用。

6.技能的形成。技能的定义和分类、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的形成和培养。

7.学习策略及其教学。学习策略的性质与类型、认知策略及其教学、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

8.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有关能力的基本理论; 问题解决的实质与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创造性及其培养。

9.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的实质、社会规范学习的心理过程、品德的形成过程及培养、品德不良的矫正。

10.心理健康及其教育。心理健康概述。心理健康的实质、标准,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三、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180分钟。

2.试卷分数:150分。

3.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

四、可参考书目

1)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第七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学基础》全国12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第三版),教育科学出版社。

3)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第四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吴式颖、李明德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第三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5)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三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4年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860   考试科目名称: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自命题)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考试大纲适用于榆林学院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概述、课程标准和教材、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及教学方法和手段,思想政治学科的学习指导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等。要求考生熟悉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原理、有较强的理论分析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要求考生具有抽象概括能力、逻辑论证能力、演绎说理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概述

1.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历史考察

2.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性质

3.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地位

4.思想政治(品德)学科核心素养

5.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

6.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理念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和教材

1.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

2.思想政治(品德)教材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1.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概述

2.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

3.思想政治(品德)课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4.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策略和途径

思想政治(品德)的教学过程

1.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的本质和特征

2.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

3.思想政治(品德)的教学理念

4.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思想政治(品德)的教学设计

1.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设计概述

2.思想政治(品德)教学方案的设计

3.思想政治(品德)说课设计

思想政治(品德)的教学实施

1.思想政治(品德)的课堂教学

2.思想政治(品德)的课外活动

3.思想政治(品德)的教学反思

思想政治(品德)的教学评价

1.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评价概述

2.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评价的基本程序

3.思想政治(品德)学生学业评价

4.思想政治(品德)教师教学评价

思想政治(品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1.思想政治(品德)教学方法及其优选

2.启发式教学及其在思想政治(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3.思想政治(品德)的教学手段

思想政治(品德)的学习及其指导

1.思想政治(品德)学习的基本原理

2.转变思想政治(品德)学习方式

3.思想政治(品德)学习的方法

4.思想政治(品德)学习的指导

思想政治(品德)教师的专业发展

1.教师劳动的特点和教师的基本职责

2.教师专业化与思想政治(品德)教师的专业素养

3.思想政治(品德)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考试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3小时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四、主要参考书目

[1]胡田庚,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12月。

[2]等主编: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11月。

公告内容,最终以榆林学院发布的招生简章为准!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招生考试咨询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联系人:老师,联系电话:18191506090

咨询方式:

AA02













上一条: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陕西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育单位

下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赴省内三所本科高校开展2024年研究生招生宣传

关闭

 

友情

链接

 
陕西省高等教育MOOC中心 | 陕西宣传网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网站 | 中国理论网 | 中共党史期刊期数据库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高校人文科学信息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科学司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榆林廉政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榆林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地址: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崇文路4号榆林学院6号楼教学楼  电话:0912-3890445  网站维护:榆林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技术支持:网瑞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