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3日上午9点,实践小组从靖边县城出发前往小河乡,11点钟到达了小河乡政府,副乡长刘宝民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安排了综合办主任白建虎和秘书陈强以及沙沱村的村官祈小英(榆林学院校友)陪同我们去小河村参观毛泽东旧居。经过十几分钟的车程,我们来到了小河村,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排正在修复的窑洞,原来是在修建小河村革命旧址展览馆。在现场视察工作的有靖边县文广局马副局长、小河乡党委书记刘雷和县文管所的刘所长。刘书记介绍了翻修革命旧址和新建展览馆的必要性和修复工作的进展情况,计划于九月份竣工,刘书记说这是为即将召开的十八大献礼,同时也是响应了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推动榆林红色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
靖边县文管所的刘所长给我们详细地讲解了党中央毛泽东来到小河村的一些情况。小河村位于县城东南40公里处,307国道穿村而过。1947年6月8日,毛泽东率领党中央前委冒雨夜行军,与尾追之敌周旋,自安塞县王家湾向靖边县小河村转移,9日到达小河村,由于国民党部队的继续追赶,毛泽东一行由小河村贫农曹九林带路,于14日又向西转战到了天赐湾。到6月17日,毛泽东及中央前委一行离开天赐湾,经李家窑、月牙口、焦家湾、牛家沟,徒步重返小河村。毛泽东第二次来到了小河村,住到了半山坡上贾秀莲家的窑洞里。贾秀莲家有三孔窑洞,坐北向南,比较幽静,毛泽东与江青住在右边窑洞,汪东兴住在左边窑洞,中间窑洞里住着老乡,一直到8月1日离开小河村,先后居住了48天。我们见到的毛泽东旧居还保留了原来的面貌,只是里面的陈设增加了一些仿制的桌椅柜等,在窑洞里面,存放着毛泽东当年坐过的一把靠背藤椅。刘所长还给我们讲到,江青当年就住在贾秀连的这个院子里,认了卜兰兰、赵桂花、赵存香三个孩子为干女儿,毛泽东还利用空闲时间,给这几个孩子教字。毛主席每天的生活习惯是晚上办公到天明,天明到早饭前休息。中间窑里老乡养着蚕,晚上蚕吃桑叶的声音会影响毛主席办公,老乡就准备把蚕给挪走,毛主席知道后阻止了,他说,养蚕是你们收入的一部分,怎么可以因为我而影响你们的吃饭问题呢?
毛泽东旧居的下方有十几间砖石结构的窑洞,有正房,东西厢房,大门向西开,这里是周恩来、任弼时、陆定一、胡乔木、叶子龙和王铮等的旧居。
顺着刘所长所指的方向,我们决定前去参观旮旯沟,旮旯沟是陕北土话,通过名字我们已能感觉到它的隐蔽,路经庄稼地和一条快要干枯的小河后,我们看到了一小片树林,树林后面是一个半圆形的石崖,崖下凹进去有将近一米的宽度,此为旮旯沟!1947年7月1日,中央机关就在这里召开了欢庆建党26周年纪念大会,周恩来在会上做了讲话,指出,胡匪虽占领了延安,一时看来是很狂獗的,但这只是表面现象,胡宗南部队像骆驼一样,被我们牵着鼻子,拉着到处转。新华社发表了题为“努力奋斗、争取胜利”的社论。毛泽东戏称旮旯沟是“天然的人民大会堂”。据陪同人员说,我们今天看到的旮旯沟有些地方已经被水给冲毁了,当年胡宗南的部队就在旮旯沟上面,毛泽东等中央前委藏于旮旯沟里,才免遭一劫,可见,这个地方真是保佑主席的一个天然屏障。
7月20日到23日,在毛泽东的主持下,中共中央扩大会议在周恩来、任弼时住的河滩大石窑院子里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陆定一、杨尚昆、胡乔木、彭德怀、贺龙、习仲勋、林伯渠、贾拓夫、张宗逊、马明方、陈赓、王震、张经武、李井泉、王铮等。会上,毛泽东分析了全国和西北战场的形势,提出人民解放军已经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阶段;提出“打出去”的作战方针,即在全国范围内,我军要由内线作战转入外线作战;会议还提出让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决策和土地改革的方针。
毛泽东等中央前委在小河村先后居住了48天,召开了两次重要的会议,提出了英明的战略决策,这里是毛泽东转战陕北期间的重要一站。
下午3点,实践小组又去采访了靖边县小河村的村支书贾虎连,他详细地从小河村的整体情况、农民经济来源、种植和养殖的特色、社会保障等方面介绍了小河村目前的发展和未来的规划。从村支书的介绍中,可以感受到在油田开采的带动下,小河村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有了极大地提高,但是目前面临的问题就是农村劳动力的缺失和大型机械技术人员短缺,以及缺水对养殖业方面的影响,对此,小河村正在想方设法给以解决。
一天的实践活动就这样画上了句号,实践小组在回顾小河村革命旧址时感慨万千,那些简陋的窑洞,曾是开国元勋的办公室;那些简陋的窑洞,曾是西北战场的指挥部;那些窑洞见证了一代伟人的身影,见证了一个岁月的蹉跎;那些窑洞,要告诉我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要传承革命的精神,发扬艰苦奋斗、不畏艰难的作风……而小河村今天的发展,恰恰是小河人民继承革命传统的一个满意答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小河人民过上了富裕祥和的日子,虽然小河今天的发展也会遇到困难,但是革命精神不倒,任何问题终会迎刃而解,我们相信。
时 间:2012年7月23日
文章作者:李飒飒
图片摄影:曹增陶